单位简介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国冶中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52年,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是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研究、开发及相关技术服务,岩土工程、市政工程、环境保护、机械制造等为一体的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央驻鄂大型综合性国有地勘单位。队伍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云南、内蒙古、新疆、西藏等省区,现有职工2061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33人,其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40%以上。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国冶中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具有固体矿产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钻探施工、地球物理勘查等甲级资质,测绘甲级资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评估、勘查、设计、施工等甲级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资质,

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地基与基础处理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和对外承包工程资格。先进的设备及雄厚的技术力量,使其工作领域辐射26个省市及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地区和国家。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质勘查方面:发现和探明了铁、铜、金、银、锰、铅、锌等各类矿床300多处,其中大型和特大型矿床60多处。特别是2000年以来,地质找矿取得一系列新成果:先后实施各类地矿项目200多项,累计探获富铁矿2.9亿吨,锰矿2.4亿吨,金35吨,银1000吨,铜70万吨,铅+锌40万吨。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多个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新增资源均达中型规模。成立至今,先后获得全国地质找矿功勋单位、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全国地质找矿十大成果、全国地质找矿十大科技成果等荣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全国锰业科学技术成果特等奖1项、冶金部科技进步奖17项、冶金部地质找矿成果奖10余项。工程建设方面:先后完成武汉火车站、武钢江北钢材加工基地、沈大线、长昆线、兰新线等国家大型工程勘察项目数百项;参与了杭州湾跨海大桥、京沪高铁、青藏铁路、武汉长江二桥、过江隧道、中石油国家储备库、华能电厂等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基础工程施工;完成的重庆神华万州电厂、武汉长江航运中心、武汉中央文化区、华为武汉研发基地等上百个项目荣获国家、省市、行业奖项。我们积极拓展“施工+资本运作”模式,投资并运营孝昌县城东教育城PPP项目,孝昌县“擦亮小城镇”FEPC项目,襄阳楚商装备制造产业园EPC项目、双鸭山安邦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EPCO项目。环境保护方面:完成了宜昌黄柏河流域水库深水清淤项目、武汉蔡甸矿山治理、葛洲坝工业遗址公园矿山地质环境恢复、蒙华铁路弃渣场安全性评估、黄孝河箱涵清淤等工程。为多个城市建设了管网污泥处理厂,参与多个国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立了深水清淤-输送-处理-绿色综合利用配套工艺流程和技术体系和重金属污染水库和富营养化水库清淤及绿色利用规模化验证及工程应用;研发了高含水率淤积物绿色脱水技术,探索淤积物湿地基质化、土壤化、岸坡化等综合利用技术,实现淤积物生态处理及绿色资源化新工艺,并开展应用示范。机械制造方面:所属三川德青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是工程泥浆处理、城市管网污泥处置、河道疏浚、湖泊清淤、压力注浆等领域的专业制造企业。在工程泥浆处理方面,拥有自主品牌和多项专利技术,ZXS系列泥水处理系统作为首创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服务近百条泥水盾构工程,在国内外多项重点工程中得到成功的应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泥浆处理系统专业综合服务商。

展望未来,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国冶中南局集团有限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打造“双一流”区域性集团公司为目标,以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的务实举措、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坚决履行央企职责,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期待着更大规模,更深层次地与国内外企业和社会各界携手合作,互惠互利,共创辉煌。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国冶中南局集团有限公司)诚邀国内外各界朋友前来考察交流,在地质勘查、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机械制造等领域友好合作,共谋发展。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和平大道1250号(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科技综合楼)
  邮编:430081
  电话:027-50189373/50189390 
  传真:027-50189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