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 地 随 想
来源:中南勘基公司 余海
发布时间:2016-06-16 00:00:00
浏览次数:10030
来到昆明项目部快一年了,虽然时间不长,可是经过工地磨砺,我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记得第一天来到昆明时,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天空一片蔚蓝,站在异乡的土地上,环顾四周不一样的风景,一种莫名的兴奋在我的血液中流淌,心情也格外欢愉。可当我到达工地现场,看到的却是一片破败与荒凉,地面上散落着拆迁后遗留的杂物与玻璃渣,不远处的围墙下长满了蒿草,时不时还窜出几只悠闲的老鼠。见此情景,心中顿时不免涌起一阵失望,一阵寒意袭上心头,眼前温和的阳光也在一点点地淡去。
当开工仪式启动之后,我真正意义上的工地生活开始了。我主要负责施工资料的整理,虽然在学校学了一些理论知识,真正开始工作了却是一头雾水,一时间不知道从哪儿下手。通过向有经验的前辈请教,才有了一些眉目。我从同事的电脑上拷贝了一些工地相关项目资料套模板,开始一步步做资料。当我把完成的资料交给监理方时,被总监一顿劈头盖脸的说教:“很多内容都没有写清楚,你以前做过资料吗?还有,云南省要用当地的资料格式,其它地区格式一律无效,回去重新弄吧。”我满脸尴尬,灰溜溜地回到了项目部,跟负责人反映了遇到的情况。当项目负责人问我有没有向总监咨询当地用什么软件来做资料时,我顿时哑口无言。
这件事情之后,我做资料时首先就去询问规则,而不是自以为是地埋头苦干。后来,我将项目资料和监理方要求的资料都认真按时完成。慢慢地,总监对我的态度也转变了,有几次还在其他资料员面前夸奖我。
在做好资料的同时,我对现场施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地上许多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工序在书本上根本没见过。只要有空,我就拿着图纸进入工地,仔细对照设计说明中的施工要点,有不懂的地方立刻向经验丰富的施工员请教。越是深入了解,越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刚开始我好奇的只是施工机械本身,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施工、施工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一点都不明白。通过不断地学习,我逐渐掌握了一些施工工序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项目负责人表扬我进步很快,还把现场钢筋笼制作的技术交底让我来负责。接到任务时,我内心有一些激动,随着能力的提升,我也是信心满满,认为钢筋笼技术交底任务可以圆满完成。
然而由于粗心,我把图纸中不同剖面钢筋笼长度看错了,结果交底过程中将某剖面钢筋笼报短了两米。两天之后我突然发现了这个错误,头一阵眩晕,瞬时沉得天就要塌下来了。我立即赶到钢筋加工区,现场摆放着十几个做好的钢筋笼。这可怎么办?出大事了。我声嘶力竭让工人停止钢筋笼制作,看着他们一脸茫然、两眼惊愕的样子,顿时我有一种犯罪的感觉。我鼓起勇气向项目部汇报了,准备接受严厉的惩罚。出乎意料之外的,项目负责人并没有责怪我,只是叮嘱我以后做事要细心,并且安慰我说当务之急是要赶紧想补救措施解决问题,而不是沉醉在深深自责之中。我迅速安排钢筋工对钢筋笼进行了补焊搭接。从此以后,我吸取教训,每做一件事情,就告诫自己要认真、细心,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施工现场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的缺点与不足。通过实践,我重新认识了自己。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我也习惯了工地上的生活。上班时间长,工作杂乱、单调乏味,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看上去一切还是那么的枯燥与乏味。可是,我的生活却越来越充实,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完成了从学生到技术员的转变,也让我对地质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记得上大学时老师曾对我说:“要想做一位优秀的地质人,必须吃别人吃不了的苦,走别人不走的路,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孤独与寂寞;当某一天我们回想起的时候,我们所经历的正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垫脚石。”我很庆幸我加入地质这个大家庭,来到工地上,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这个平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体现我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