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员工作品

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

来源:湖北润鑫国贸有限公司 蒋晓琴   发布时间:2013-12-24 00:00:00   浏览次数:8156

打印

    2012年12月,中央八项规定刚刚出台时,虽颇多赞誉,但不乏这样的质疑:“该不会又是一阵风吧?”2013年年末,正值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一年,这样的疑问似乎不攻自破。因为有事实可证:据中央纪委的统计显示,截止今年十月底,各地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共计17380起,处理近2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675人。而远在德国柏林的透明国际组织公布的报告中,中国的清廉评分首次达到“4”这个量级。这组数据充分说明,肇始于八项规定的改作风进程,不仅重塑了新形势下的党建格局,而且正在改变和净化着社会风气,提振了人们的信心。
  回首一年来推进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历程,我们依然对党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端正党风、政风感到振奋;对一批问题线索被纪检监察部门发现,一批顶风违规、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被查处通报感到满意;对中央及时出台一系列针对公款滥用等问题的禁令,为公权力扎紧制度的“笼子”感到高兴;对社会风气和民风的进一步好转充满期待。
  这绝非过誉之词。笔者感同身受:对比以往的文山会海,我们欣喜的看到,无论是总局、中南局还是润鑫国贸公司本身,各类会议、文件明显减少,会议更注重控制规模、参会人数和压缩会议时间,节省会议开支,文件更注重质量和实际效果,开短会、讲短话的风气逐步形成。随着总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步步推进,我们越来越多地从不同渠道了解到总局领导、总局机关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倾听职工心声、了解职工利益诉求、掌握职工思想动态的信息,同时也发现“轻车简从”取代了过去的“前呼后拥”,横幅鲜花难觅“芳踪”,“下基层”取代了“泡机关”……中南局也在机构调整和组织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中央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力度。作为各二级单位的总指挥部和“中枢神经”,中南局机关带头转变工作作风、文风和会风,进一步强化制度执行和民主监督,不断提升管控水平。在国庆和中秋“两节”来临前,中南局党委提出明确要求,严禁节日期间公款送礼、公款吃请等。中南局纪委还就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工作小组的形式深入到各基层单位检查督促,解决实际问题。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身体力行、总局和中南局上级组织的各项举措,也推动了八项规定在基层单位的贯彻实施。润鑫国贸公司通过组织理论学习、制作八项规定宣传资料、完善和出台《湖北润鑫国贸有限公司非生产性支出管理办法》、《湖北润鑫国贸有限公司业务招待费管理办法》和《湖北润鑫国贸有限公司车辆管理办法》等系列管理制度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制度执行、费用审批、车辆使用的规范化,有力地促进了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时至今日,我们身边不知不觉呈现了新气象:领导讲话不再套话连篇了,高档饭店里不再高朋满座了,开道车、特权牌纷纷消失了,各类会议开支大幅减少了。周围的领导和同事们感慨:“落实八项规定动了真格,见了实效。大家享受的福利就是:应酬少了、浪费少了、工作顺了。”一位网友的评价真实反映了群众的心声:“一年间,干部离特权远了,离群众近了,党风为之一变;机关里花架子少了,干实事多了,政风为之一变;奢侈浪费少了,勤俭节约多了,民风为之一变。”一年来,端正风气的“高压电”始终保持强劲,崇清尚俭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价值观层面悄然发生更新,风清气正的格局也愈来愈清晰。或许,这一切正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应有之义。
  或许,仍然有人心存“一阵风”的忧虑和“走着瞧”的心态,但中央建章立制持续发力,在八项规定的落实方面打出了“组合拳”的态势,令我们有目共睹:从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从反“四风”到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出台《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健全党内法规到保持反腐治贪高压形态。毋庸置疑,这必然为八项规定的贯彻落实注入一波又一波的强大推动力。在笔者看来,正是八项规定的出台、“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制度设计以及“老虎苍蝇一起打”的铁拳利剑,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俨然“蝴蝶的翅膀”,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我们身处其中,必然会感受到党风、政风、民风,处处新风扑面,反腐倡廉的正能量不断释放;我们也心怀期待,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肇始于八项规定的改作风进程将会彰显更加积极的作用。
  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让我们怀着简单的愿望,努力在“长”、“常”二字上下功夫,坚决杜绝“破窗效应”,确保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在未来取得更大的成效。